1.婚禮幸福時刻最體現尊貴的嫁女餅
按照廣東人的傳統習俗,婚嫁之前,禮餅是絕對不能少,女家派禮餅給親友就等於正式宣告家中有女兒將要出嫁。雖然,如今潮流西化不少,禮餅品種也各式各樣,特別是增加了西式蛋糕,,但是嫁女餅這一傳統禮餅,至今仍是許多家庭嫁聚的最熱門選擇和尊貴聘物。

2.四色綾酥顯吉利
廣東地區結婚嫁娶最常見的嫁女餅,也叫綾酥。傳統禮餅中「綾酥」與衣飾典故有關。昔日豪門嫁娶以禮餅的豐厚顯示體面和氣派,綾羅綢緞乃貴族之四款華貴衣料,其中「綾」最名貴。故此,禮餅就以「綾酥」為首選,喻意榮華。
綾酥(價錢在1~4元不等)有黃、白、紅、橙四色之分:黃綾以豆蓉做餡,喻意貴族和皇氣;白綾以爽糖或五仁做餡,代表了女方的貞潔;紅綾最講究也最貴,以蓮蓉做餡,也有用冬蓉的,喻意喜慶的氣氛;橙綾則有豆沙或椰絲做餡,喻意小兩口
今後生活金燦燦。有些綾酥中還可加入蛋黃,彰顯高貴。據瞭解,四色綾酥的出現,代表了老百姓對新人新生活的寄托,也從另一角度看到了對老人家的尊敬。因此,正宗的廣州人,尤其是家裡有老人家的,都必定會按傳統辦事,務求大吉大利。
除了嫁女餅,還有龍鳳餅(大概12元一對),即由男家準備兩對,自己一對,過大禮時回給女家一對,用作上頭時及祭祖之用。龍鳳餅分別雕上了龍鳳圖樣,油皮蓮蓉餡,做工十分精細。

3.派禮餅也有講究
禮餅因地域和習俗的不同而各異,台灣習慣叫喜餅,廣東人習慣叫嫁女餅,一般都可以結婚禮餅而統稱之。舊時西關一帶繁華非常,住戶多是富裕人家,「西關小姐」出嫁,都非得要訂購蓮香樓的「嫁女餅」、「老婆餅」,只有這樣才顯得體面。在廣東四鄉地區,會增加核桃酥和圓蛋糕,有些農村地區還有西樵大餅,送禮的時候以一擔擔來計算,十分誇張。
在以前,嫁女餅一般都是男方在過禮時候一擔擔地送去女家,以
前只以「擔」來計算餅的數量,1擔=50公斤,而0.5公斤又分為四頭或八頭。四頭表示0.5公斤4個餅(大餅),八頭表示0.5公斤8個餅(細餅),從來不會說多少個餅,而會用幾擔、幾公斤和幾頭的說法。在派餅的時候,一定要雙數,喻意好事成雙,而且最少要派兩個,俗稱「雙扁」。輩份較親的要0.75公斤或以上,較疏的親友則沒有上限,可派4個至6個。
現在人們結婚,嫁女餅作為一種好的意頭,在購買的時候是豐儉由人的。蓮香樓的嫁女餅,有大盒和小盒之分,大盒可以擺放6~8個大餅或8~10個小餅,用於送老人家最好。有時以4個大餅搭配4個小餅,也可以慳一點。在派喜帖的時候,禮餅要親自送給長輩,其他親友則可以禮餅券代替,方便得體。

4.嫁女餅「唔慳得」
改革開放後,送嫁女餅的傳統依舊延續了下來,但在數量上就明顯減少了。據蓮香樓介紹,以前派送嫁女餅是一種身份的象徵,以一擔擔的餅來計算,越多代表越是高貴,雖然現在已沒有人這樣派餅,但在婚禮前送上嫁女餅還是老廣們必做的事。據悉,新人到蓮香樓購買五六百個嫁女餅再派送的比較普遍,其中包括禮餅券,也有些來粵工作的新客家人會學著廣州的傳統,購買一百幾十派給友人。
小小的一個嫁女餅,既渲染了喜氣,又宣佈了喜訊,這種傳統習俗在老廣中廣泛流傳,是不可輕率的一環,用俗語說就是「唔慳得」。有人說,若沒有食過你家送來的嫁女餅、喜糖,就怎麼都不認為你女兒已經嫁了出去。嫁女餅文化,其實也是一種學問,從製作到售賣到包裝到送禮,都有著一套理論。只有把嫁女餅不斷的流傳下去,才不至於在哪一天失傳。


引用自:http://www.chinadaily.net/hqylss/2006-10/31/content_721114.ht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珍心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